对话徐长应:网络碎片化创新产品集成者上海伟雅
最近,我和徐长应(北京银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有一次重要的对话,我们讨论的是有互联网背景的产品的特点。在这场讨论结束以后,我不得不思考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真的是连产品的属性也在发生悄悄变化吗?徐长应的观点是,“人们更喜欢的是能够让他们眼前一亮的产品,并且能够让他们津津乐道去传播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属性,在互联网以前是不能成为产品主要属性的,而现在,这种属性开始被认可,消费者愿意为这一类产品疯狂买单。
徐长应用“产品力”三个字来概括这一类产品的代表性特点。什么是产品力?我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指在网络零售市场上有很好表现力的产品吧。他认为,这种“产品力”至少应该具有三种特点。
首先,这种产品是消费者有普遍需求的,“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在生活中有很多未被解决的小问题,比方说不干胶留下的污渍,电脑键盘上不便清洁的垢腻,……。消费者的这些烦恼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帮助解决的,但在互联网以前,就算创新出来了也很难销售,因为产品太新,价钱不高,产品利润不够推广费用。到了互联网时代,这类产品获得了市场机会,因为网络上的营销传播成本比较低。”
第二个特点,是产品的感官传达能力,“消费者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5个器官来感知产品的,通过这5个器官感知信息传送到大脑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通过逻辑判断这个商品或服务是‘好’或者‘不好’,很快就能说出体验效果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如何能够在产品中加上“眼前一亮”的元素,埋下主动传播的基因。比如搓泥浴宝这个产品,比较一般的洗浴产品,在使用它的时候会搓出许多小泥球来,冲洗以后会有更加清爽的感觉。为什么会带出小泥球来,聪明的商家并不急于去解释这个现象,故意留出让人想象的空间,目的是让消费者通过猜想和讨论去传播。
我推断认为:假如搓泥浴宝在使用的时候没有泥球现象,这个产品肯定卖不好,因为它失去了可以讨论的元素。但是它又让人联想,也许这个搓出来的泥球并不是实际的去污结果?但是消费者并不关心这个,他们宁可往有趣的方向去猜想,甚至会添油加醋,在传播中增加许多“自己的发现”。
徐长应告诉我,搓泥浴宝开始走的是线下零售的路线,但是结果很惨,原因是传播的效果太差。消费者在某一个小店里买回来一个新奇的产品,这个产品是陈列在不显眼的货架上的,小店没有给予对产品奇特性必要的烘托氛围,没有为购买者提供值得传播的理由,购买者即便是影响了周围的人,他们也不方便到特定的店里去购买一个小产品。这一切在网上就不同了:搜索很方便,照片很清楚,文案很给力,已经购买的数量让人怦然心动,一旦决定购买只要击打几个键就可以完成。
我在微博上发表上述感想,有网友插话:你想表达什么呢?我想表达的是,有一种小产品,只是因为它的奇特,给了人们传播的理由,再加上一个特别容易搜索的名字——齐了,你就可以有上亿的销售了。这种现象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产生的。
徐长应还告诉我,他们的另外一个新产品QQ足泡,是一种泡腾片剂,投入水中会咕嘟咕嘟冒泡,上线2个月销售了700万片。这种咕嘟咕嘟冒泡并不一定是泡脚的必要元素,但是消费者会产生联想,会替你做出各种解释,证明它们和泡脚是有联系的。
我告诉徐长应,恒达公司的暖贴其实也是这一类产品:贴上去以后,就会马上产生温度。尽管其中的道理据说高中的课本里都有说明,但是我已经从消费者那里听到了各种版本的解释。消费者自己创造了各种理由,有体验表白,有想象推断,把这个产品锦上添花,传播者不把别人劝说到去购买是不会甘休的。
其实,这类产品的这种属性许多人特别是在网络上做爆款的人已经有察觉,徐长应的聪明在于他想到了互联网的原因,想到了和互联网的必然性。于是,他开始为这种产品成立了专门的公司,用开放的办法组织社会上的工程师来发明,专门为顾客解决小问题。
徐长应还有一个重要思想,他认为这样的产品必须依靠流量特别大的网店来带动销售,这样才可能在短时间里得到大规模传播。于是他带着自己的产品和思路到杭州拜访了几家网上大卖家谈合作。谈了3家,2家没有兴趣,最后1家很兴奋。这就是眼光和理念的差别。
徐长应说,这类产品不容易归类。他称呼它们是“碎片化创新产品”。他说,我要做的就是这种碎片化创新产品的集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