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来自经济观察报关于马化腾的文章有点意思,标题是《马化腾:中国互联网将从学生变成老师》;在科技版面被facebook即将IPO的大背景下,这篇文章不一定有很多人关注,在加上小马哥也不如马云会忽悠,但是这样的标题的出炉,总有点很怪异的感觉——
中文互联网到了要“为人师”的时候了吗?又或者,因为拒敌与国门之外,且因语言的差异,导致了外面进不来,里面出不去的“围城”尴尬?
腾讯作为中文互联网最优秀的企业之一,无论受到多少争议,但是个人还是很认可它的发展和创新思路的——尤其是在以QQ邮箱和微信等产品上的创新,都收获了巨大的用户量和口碑。
当然,作为最早成功的“微支付”平台,腾讯的商业模式还是足以让世界范伟内的互联网企业学习和借鉴的;从马克的公开信中,能够感受到与腾讯的商业思路有很大的不同,又或者说腾讯已经是很商业化的公司,而facebook还是有理想主义的——这或许,不仅仅是因为马克还是一个28岁的青年,更来自于中美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差异。
腾讯和facebook的比较是很有意思的话题,一两千字可能也就是做做表面文章;在腾讯微博曾参与到一个腾讯和facebook的营收中腾讯的广告收入是不是少的话题,类似的讨论也从来很难有个让众人信服的结论,但是从中还是能看出一些有趣的观点。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在腾讯的整体收入中来自广告的收入占的比重偏低;当然,增长是喜人的,腾讯的广告价值也正在被激发~
其次,腾讯的用户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年轻,尤其是微信和邮箱激发了更广泛的使用人群~
再次,讨论腾讯的广告收入,必须和新浪比才有点意思~新浪和腾讯的区别,就是QQ和媒体的区别,就是新浪微博和微信的区别~~虽然腾讯收入远远高于新浪,但是新浪的媒体属性远远强于腾讯,且品牌广告主对新浪的认可和投放也应该是远远高于腾讯的——这,是多年发展中,对新浪和腾讯形象的品牌印象;虽然新浪借助微博试图增加社交属性,而腾讯对新闻中心投入颇重,力图证明其媒体影响力~~但,这么多年的努力,有提升,但没有十足的改变~
个人认为,腾讯的广告收入,尤其是展示广告的收入增加,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产品线的增加、对客户端的依赖、营销费用的增加等,虽然腾讯很赚钱广告营收也在增加,但就品牌广告主而言,离首选广告投放平台尚有距离——
这不仅仅是因为有新浪和搜狐的制约,更来自于骨子里的发展思路:腾讯是以QQ为主的先圈人后叠加业务的模式,虽然圈了很多人,但是更多的还是点对点的链接——这和facebook一样,但是facebook则受制于欧美市场的整体诚信以及对消费者数据追踪技术和市场的成熟,facebook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广告主——这是腾讯和facebook的重要区别,虽然腾讯有门户有微博,但是这都是有流量有数量没有影响力的平台~~
和许多朋友需要说明的是,腾讯最为最优秀的中文互联网企业,拿他和欧美的优秀互联网做比较应该是合适的——眼光如果只是着落在国内网络业,也有点憋屈腾讯这么庞大的商业帝国了吧,亲~~
腾讯广告价值的提升,除了继续增强其媒体属性外,对消费者的数据跟踪和研究应该也是很重要的方向——换个说法,应该解决诸如腾讯微博上僵尸小白粉数量过多的问题。
也是前几日加入到一个如何增加腾讯微博粉丝的讨论,腾讯开放平台的一个同学说腾讯微博粉丝增加要运营,并且他的微博粉丝已经近万了——
好吧,和俺说运营,于是就和拿俺不到2000的粉丝和这个腾讯粉丝近万粉丝的同学做了个小对比,来看看粉丝数量、运营和粉丝活跃度的关系:
“网友@侯苏苏 说微博需要运营且粉丝将近过万,就截取了粉丝不到2000的俺和她的微博对比了一下,时间从1月28日至今日中午,可以看看粉丝数量和活跃度之间的有趣对比~仅为小测试,无其他意思:
”
当然,类似的数据小对比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其实无论腾讯微博还是新浪微博,都有僵尸粉和小白粉~而且有很多粉丝都是因为站方推广带来的,但腾讯的小白粉数量可能比较庞大,因腾讯微博用户数量以及内容叠加了很多QQ其他产品的~~
腾讯的平台,无论开放还是半封闭,因其产品线的庞大而是割裂的,账号统一也很难解决平台的统一性~~
在国内网络业中,腾讯的这个问题算是幸福的麻烦,但是也是腾讯在经过用户增长红利后需要面对的课题;尤其是在弹窗战无不胜的广告模式下,如何增强数据追踪带来广告模式的变革,腾讯仍需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尝试。
在小白粉的数量和腾讯的广告收入中,隐约的似乎有一个能量不守恒定律的存在——
文化大国输出的不能仅仅是孔子学院,网络业的大国也不能拿仅仅输出小白粉,小马哥切记切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