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制造业会吸纳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这些职场新人庆幸找到工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他们的前辈——已在制造业打拼了几年的师兄姐们——却怀着深深的忧虑,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何时会被抛弃?
或许ni现在背井离乡,生活的马马虎虎,拿着2-3千的工资,有电视看有电脑玩,这就够了,但是未来在哪里?
不管何种企业,大学毕业生进入其中从事研发、业务、生产、采购、人事等工作都要从头学起。两三年过去了,这些大学生的职位会从储干、技术员、工程师慢慢做到主管,工资也从2K3K变为5K。看起来有着不错的职业发展,然而事实上他们中大部分人的职位会停留在工程师、主管这个阶段,工资也会停留在3K4K左右,之后再难有进展。从主管至经理,工资发展到5K以上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当大部分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停下来的时候,他们就将生职业生涯的O形路口无休止地循环,看不到尽头,当尽头出现之日,很可能就是他们被抛弃之时。
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入行后再想转行的难度显而易见。当进入制造行业,在转入其他行业的可能性极低。只能在这个行业内转,如果哪天离心力过大,被甩出圈子,那将是一切悲剧的开端。当城市产业升级,人到中年的ni又如何自我升级?当工厂搬迁,拖家带口的ni难道又开始奔走在各大人才市场,忍受着招聘人员的白眼和无耐,与那些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竞争?制造业公司普遍缺乏培训提升机制,处在公司中层的大学生在公司里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层职位有限且要求很高,后来者之中又有很多优秀者,在整个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新求职者的期望下探,中间层处在前无进路后有追击的尴尬之中,看起来失去自己生存空间的日子并不遥远。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恐怕真的只能死在沙滩上了。
要知道ni并不处于一个大锅饭或者铁饭碗的行业,逆水行舟,当不利的环境出现时,是否能确保被抛弃的那些人中必定没有ni?
公司提供的宿舍多为四人间、八人间。当然,条件远比不上大学的集体宿舍。很多人为了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情愿每月花费三四百快钱租一个十多平米的房间,这种房间多为厨、卫、阳台三位一体。蚁居这样的房子里,关上门则如同囚禁在一个封闭的牢房里,打开门则所有的东西一目了然,没有隐私可言。然后,会购买一些简单的不能在简单的家具,包括必备品桌子、凳子、衣架。而洗衣机、冰箱、空调则是绝对的奢侈品。一是要花钱无力承担,再就是房间太小,摆放不下。也有些已婚人士一家两口或三口挤住在这个小房子里,区别就是家具相对完整些。但这里给不了ni家的感觉,ni只是一个租客,ni只是暂住在这里,当ni买东西的时候,ni会时时考虑以后搬家会不会太麻烦,ni不知道明天是否还在这里。当房东需要提高租金时,ni是没有多少谈判能力的,要么接受心得租金,要么就搬走。
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婚姻成了很多大学生不敢面对的问题。ni的生活圈决定了ni交际的人大多和ni一样,大家同病相怜,没有能力采摘爱情的果实。
工厂里三十左右的单身柜族比比皆是,是不敢去面对没有房子的婚姻,是不敢去想孩子的抚养问题,是不敢承担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未来!“宁愿坐在宝马中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听起来功利,却也包含一种无奈。如果ni已成婚,那最纠结的就是孩子入学以及对父母的照顾。ni只是暂住在本地,孩子没有权利上那些好的公办学校,或者说没有能力交那么大一笔的赞助费,而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又不能放心。毕竟,读书是ni能想到的唯一能改变自己孩子未来的救命稻草,只好无奈地将年幼的儿女送回老家,回到爷爷奶奶身边成为留守儿童。每周的电话是最开心的时刻,在外的苦累在孩子的笑声中都会消融,在心里默默企求上苍,让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平平安安,无病无灾,任何一点风吹雨打就可能让刚起步的家陷入泥沼。
每年只能回家一到两次,看一下逐渐老去的父母和日见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假期,因为没有存款,因为路途太远往返交通不便,因为所有的因为。为了生存,离开了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但在他乡却无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如同水中浮萍,没有根,心也不能降落。
城市很大,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在这个只许进很难出的围城里,作为大工的大学生们ni是否有了足够的贮备以避免属于自己的精彩落幕呢?
忠告 :打工只能求生存,创业才是唯一的追求,成功才是目标。
平台有三个: 可以自己创造一个平台;也可以购买一个平台;还可以借用一个平台。
概念的选择: 做事(寻求生存);市场(寻求生意) ;趋势(寻求发展)。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改变 :改变自己,帮助他人改变,改变环境,只有改变才能成就自己。
如果ni现在感觉很触动,很现实,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自己是愿意拿着两三千三四千的工资安稳的想这样活着,还是有自己的理想,社会是残酷的,师哥师姐们用他们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再大的理想会在我们打工安稳的工厂生活中给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