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无处不在,同时网购也存着在许多的问题,网购的价格也会有问题,央视最近揭秘了网购价格的猫腻,有顾客遭遇价格欺诈,那么让开淘小编为你们介绍下央视揭秘网购价格猫腻,我们应该如何维权吧!
四川成都的唐先生,在2016年的11月,在京东购物网站上看到一款电脑主板的促销海报,单价619元的主板在活动期间每块减免50元,也就是569元,唐先生随之便购买了5块。然而当唐先生收到货物,核对商品信息时,却发现价格出现了问题。
遭遇"价格欺诈" 消费者维权
唐先生:589元一块主板,我一共付了2000多,回去一看海报上的价格算下来应该是569元一块,为什么收我589元呢?我就去问京东,京东告诉我是系统出错了。
唐先生在和京东协商不成后,将京东起诉到了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要求京东退还全部货款,并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三倍赔偿。
一审中,京东辩称海报中的价格619元是价格调整期间,员工操作失误所造成的,内容页中的价格是639元,优惠50元,也就是589元,且在唐先生加入购物车、下单、支付时均需确认价格,并没有价格欺诈的故意,也没有给唐先生造成认知错误。但唐先生对这种解释并不认可。
唐先生:价格调整的时候并没有对海报价格进行调整,只对商品价格进行调整,这不是骗我吗?用一个低价海报吸引我进去,到结算的时候把价格抬高了。
经营者构成"价格欺诈" 消费者获赔
一审法院对京东的辩护意见予以采信,同时认为,商品市场价格具有波动性,报价操作中出现失误实难避免,京东不具有价格欺诈的故意,判决京东退还唐先生多收的100元货款,驳回唐先生其他诉讼请求。
宣判后,唐先生不服,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15年8月4日,二审法院终审裁定,京东方面在制作促销页面出错时并没有向消费者及时声明,客观上实施了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构成价格欺诈。判决京东公司退还唐先生全部货款,并按照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进行赔偿。
什么是“价格欺诈”行为?
在这起案件的判决中,一审和二审法院都提到了一个词——“价格欺诈”,然而,法院对于“价格欺诈”行为认定的不同,导致判决结果也是天壤之别。那么,到底什么是“价格欺诈”行为呢?
按照国家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其相关解释,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欺骗、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就是价格欺诈。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构原价等十余种价格行为都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律师 邢连超:第一种直接是虚假宣传,包括虚假广告、一些误导性的宣传;第二种是直接隐瞒真相的价格行为;在海报上有个较低的价格,进入网页上又有个较高的价格,这种通过低价引诱误导消费者消费,是一种误导性宣传,也是价格欺诈行为。
情节严重 将被吊销营业执照
对于构成“价格欺诈”的经营者,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应按购买商品价款3倍进行赔偿
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
如何防范“价格欺诈”?
“价格欺诈”行为在网络购物中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那么我们在购物时要怎么防范“价格欺诈”呢?
现在电商平台比较多,消费者在网购时见到所谓“惊爆价”、“最低价”等宣传广告后,应多上几个购物网站,进行比价,也可以去周围的商场或超市,对价格进行比较之后再选择购买。同时,在商家搞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清晰的活动规则,以及活动具体实施的附加条件、范围和方式。
随时保留证据 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如果以上这些细则都不明确,那么,这样的活动消费者就一定要警惕了。若遭遇价格欺诈,消费者要随时收集证据,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维权,让经营者付出相应的代价,让我们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央视揭秘网购价格猫腻,我们应该如何维权?”的内容了。
推荐阅读:自买自卖骗京东800万,大家注意了!